劳模风采|丁建胜:打造强村富民“东保样本”
时间:2025-07-29 来源: 作者:
近日,跟着东保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丁建胜的步伐,来到香菇种植大棚,棚内一根根菌棒摆放整齐,菌棒上一朵朵蘑菇探出“脑袋”,犹如一把“小伞”,个大肉厚,肥硕饱满,长势喜人。工人们穿梭在棚内分拣、采摘、装筐,一片繁忙。


“现在夏菇进入第三茬出菇期了,我们是先预订再交货,现在市场价格在每斤6-7元,已经销售了20多万斤,还能再出菇20多万斤,预计为集体经济创收135万元。”说起今年香菇产业的丰收情况,丁建胜的脸上挂满笑容。

破局者以变革为刃,进阶者以创新为翼。想要在时代的浪潮里孵化出产业的新韵,丁建胜意识到集体经营管理至关重要。为带领村集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,丁建胜在工作之余潜心探索村集体产业发展新路径,系统性地推动村集体产业转型升级。2017年,东保村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,抢抓政策机遇,多方筹措资金,创办了存栏1500头西门塔尔肉牛的辉煌养殖场,并与上市企业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,成为伊赛牛肉的长期供货商,给辉煌养殖场的发展吃下了定心丸。东保村从此走上了不断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。

在养殖场的带动下,流转全村2700亩土地,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,种植青贮饲料玉米1700亩,建成年产1000吨的生物有机肥场,形成了一个种玉米养牛、牛粪变肥还田的循环农业体系。利用剩余的1000亩土地种植旱稻,发展乡村旅游,“夏种稻谷冬种油菜,利用这段时间,让土地不再闲置,也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。”村民张大爷一边锄土翻地一边介绍,“把种稻谷的地翻刨一遍再种油菜,产量照样好,除掉成本,每亩可收入1000元。这是丁书记外出学习带回来的先进经验。”以旱稻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远近闻名,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景区化,东保村正朝着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稳步迈进。

东保村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,通过打造“稻田小镇”数字化运营项目,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。游客不仅能赏油菜花海、稻田美景,还可参与农事体验、品尝地道农家美食,感受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乡村魅力。

同时,为厚植乡村振兴内生动力,东保村创新推出农耕文化研学课程,吸引大批中小学生走进田间地头,学习传统耕作技艺,感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。
“除了稻田,还有花菇乐园、研学基地等新消费形态。”东保村副支书马红敏说,这些年丁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大做休闲旅游文章,东保村先后被授予“全国先进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”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“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”等荣誉,美丽东保正张开怀抱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。

东保村经济发展好了,丁建胜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民生。每年拿出村级可用财力用于村民福利,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。多年来,东保村的福利令人艳羡不已:连续38年发放奖学金123万元,奖励优秀学子667人;65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150-600元不等的养老金;45岁以上村民统一缴纳养老保险,幼儿上学各项费用全部免除……东保村构建起了“幼、学、医、老”全覆盖的村民福利体系,真正实现了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。

丁建胜39年来与村干部村民并肩作战,为东保村的发展和村民发家致富劳心劳力,深得村里干部群众的爱戴。先后荣获洛阳市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”,洛阳市“五一”劳动奖章,洛阳市第四届最美退役军人,洛阳市先进工作者,全国“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”等。

回首39年“村官”生涯,丁建胜十分坚定说:“为了东保村的明天更美好,我绝不会辜负党组织和村民的信任,让 村民更幸福。 ”(融媒记者 王雨 实习生 范浩鑫)


深度报道
- 2025-07-29林水寨获评“安徽省农村优...
- 2025-07-29农业强国规划的核心维度与...
- 2025-07-29助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2...
- 2025-07-29夏石镇:驻点规划绘乡韵 ...
- 2025-07-29以数字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振...
- 2025-07-29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...